年年红 | 体味中国传统家具的历史沉淀:红木家具工艺

日期:2017-04-06 09:10:18 / 人气:1647




中国传统家具,很讲究自然美,在结构方面不用钉、不靠胶,以榫卯组成一体,经久耐用。红木家具的工艺细腻而充满美感,经过一代又一代名工巧匠的雕琢和升华,对工艺的演进,引导人们重新回归中国文化,最终沉淀在中国的传统家居文化中。




1.榫卯 红木家具的灵魂

榫卯制作工艺被称为家具的灵魂,经常出现在不同部件的接合位置。


王世襄先生在《明式家具研究》中将家具接合分为四类:基本接合、腿足与上部构件的结合、腿足与下部构件的结合、另加的榫销,由此衍生出多种榫卯造法,其造法繁复多样。


古时榫卯构件常用鱼鳃蒸煮、碾碎、敲打而成胶黏剂,作为加固结合的辅助手段。如果材料需拆换,只要在火上烘烤加热即可融开,拆开调换修理。



2.雕刻 蕴含美学意境

作为红木家具最常见的一种装饰方法,要求雕刻匠师在处理形象和空间的过程中,通过雕与刻的削减,由外向内,一步步减去废料,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。


常见的雕刻手法包括浮雕、透雕、圆雕、综合雕等。


成熟的雕刻要求匠师具有一定的腕力和绘画功底,运刀如用笔,才可能为家具换上新颜,赋予其新的生机和意韵。


3.打磨:把玩如玉木性

家具试装完成后,要利用刮刀、耪刨、马牙锉、锉草、麻绒等打磨工具,对各部件逐一打磨,直到每个部件要四面见光。打磨工艺分为刮磨、磨光、水磨等。


家具的打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,旧时曾有俗语称“三分雕工,七分磨工”。


这是因为家具的线、面需要通过打磨来最终定型,而雕刻的神韵更是要靠打磨来完美体现。精细打磨过的家具,不仅光滑圆润如婴儿肌肤,雕刻生动活灵活现,而且透亮无比,将木材自然的纹理、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
4.上色:家具表面色彩一致

家具打磨之后,接下来便是“上色”工艺。


上色的目的有三种:一是染色,彻底改变原有木材本色;二是随(顺)色,由于一件家具的木料来自不同棵树,材质色差比较大;即使是同一棵树,边料与心料也会判若云泥,深浅不一的材质适当统一,也是必要的手艺;三是做(仿)旧,使新做的家具像古家具一样古朴,有人文历史厚重感。


古时为家具着色主要用以下几种原料:着黑色用黑矾;着红色,用苏木煮水染红;着黄色,用槐黄;用石榴皮水做固色剂。


5.上漆:最后的“华裳”

明清时代,硬木家具逐渐取代漆木家具而占据统治地位,但是从宫廷和上流社会的使用来看,漆木家具仍然保持主流地位,而且漆饰工艺更加丰富多彩,各种技法齐备。


朱红色在明代家具的漆饰中是很重要的色彩,它表达了中华民族讲究吉祥、旺盛的心理。


另外,紫檀家具在古代一般是不上漆的;或上很薄、很少的透明漆,但木胎的打磨都极为精细。


到了清代以后,黑色成了最流行的色彩,透露出神秘尊贵的气息,“以黑为贵”成了时尚。


6.烫蜡:保养和滋润木材

烫蜡的目的是为了填充木材棕眼的空间,在木材表面为密封的保护层,用以保持木材含水量的相对稳定,防止外界湿度变化给木材造成较大的伸缩变化。


烫蜡选用的天然的蜂蜡或者白蜡是黄色,烫蜡后,原有的木材颜色明度降低、彩度增加(偏黄),再加上烫蜡的过程中对木材的高温烘烤也会加深木材的颜色。


所以烫蜡后木材的颜色比烫蜡前要深一些,色泽也会更加圆润。


作者:东阳红木市场企划部


现在致电 0579-86333333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© 2005-2017 东阳红木家具市场 版权所有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